航运公司们最近愁坏了。
美国放话要在 10 月 14 日对中国港口和相关船舶搞新收费政策。
可直到现在,没人能说清这政策到底怎么执行 —— 翻美方之前发的公告,只模糊提了两阶段计划:第一阶段对中国经营者或中国实体持有的船舶收费,按每净吨位 50 美元算,之后三年每年涨,最后能涨到 140 美元;
第二阶段从 2028 年开始,要限制外国造的船参与液化天然气运输,还要求 2047 年前挂美国国旗的船占比得达到 15%。
但关键信息全是空白。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连操作流程、哪些船算 “中国相关”、收费怎么申报这些细节都没公布。航运公司们拿着政策草案反复看,越看越懵:到底该提前准备什么?会不会到 10 月 14 日突然变规矩?
美国国内的行业大佬们先坐不住了。他们直接站出来反对这政策。全美多行业的高管都警告,这政策一落地,全球海运成本肯定得涨。供应链的稳定也会被打乱。最后受影响的,还是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 —— 东西贵了,进货慢了,全得自己扛。
面对美国这种没谱的政策,中国没打算被动等着被卡脖子。
中国直接主动出击,早早就开始布局反制。9 月 29 日那天,中国国务院直接公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一共 5 条内容,每一条都针对性极强。
最关键的几条写得很清楚:要是哪个国家或地区敢损害中国船舶的利益,中国就会对他们实施制裁;同时,受政策影响的中国船东和船舶,还能拿到补贴。等于说,美国还没正式收费,中国已经把 “保护自己人” 和 “反制对方” 的两套方案都备好。
中国船东协会第一时间表态了。他们说完全赞同、坚决支持这个修订后的条例。协会还明确,接下来会依法维护中国船东的权益,不能让美国的不合理政策打乱国际经贸秩序。
有人问,中国这么做有法律依据吗?当然有。《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里写得明明白白:要是外国国家违反国际法,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中国搞歧视性限制措施,中国就有权出手反制。
这次修订的《海运条例》,就是把反外国制裁法里的原则,落到了航运这个具体领域。
再细说说中国这反制措施,其实就两大块:一边是 “罚”,一边是 “补”。
“罚” 的对象是那些损害中国船舶利益的国家和地区。具体怎么罚?手段不止一种。比如可以对他们的船舶收特别费用,让他们的运营成本涨上去;也能限制他们的船进中国港口,断了他们的中国航线生意;甚至还能限制相关数据的获取,让他们在华运营没那么顺畅。
这些手段不是随便定的,全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的。
“补” 的对象是中国自己的船东和船舶。美国收的费用,最终会加到中国船东的成本里。中国给补贴,就是帮他们扛住这部分额外支出,不让他们因为美国的政策丢了竞争力。
这反制措施要是真落地,对美国航运业的影响可能不小。
表面看,挂美国国旗的船舶只占全球载重吨的 0.6%,好像影响不大。但大家别忘了,中国要是把 “美国背景” 的定义放宽 —— 比如把美国融资、美国上市,或者美国公司租赁的船舶都算进去,那影响范围就大了。
举个例子,美国美森轮船有限公司。这家公司长期跑跨太平洋航线,很多货物都是从中国港口运到美国的。要是算进 “美国背景” 范畴,他们的船舶很可能成为反制的重点对象。到时候,他们的运营成本、航线安排都会受影响。
不光中美两边动起来,全球的航运公司们也在想办法应对美国这政策。
丹麦的马士基集团、法国的达飞集团,这两家都是全球知名的航运公司。他们已经明确说,不会对美国航线的货物加收附加费 —— 等于不想跟着美国的政策乱涨价,怕丢了客户。
还有一些非中资的航运公司,也在调整路线。他们计划把中国造的船,转到不挂靠美国港口的航线去。这样既能避开美国的收费政策,又能继续用中国造的船(毕竟中国造船质量靠谱,成本也有优势)。
中国的航运企业也没慌。中远海运集团、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都表态了,会继续服务美国航线的客户。不会因为美国搞新政策,就断了老客户的合作 —— 这既是稳住自己的业务,也是在维护航运市场的稳定。
现在航运圈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美国想靠收费政策压一压中国在海事领域的优势,可全球航运公司根本没跟着走。
他们反而在加速给中国造船厂下订单,订新商船。就说今年前 8 个月,中国船厂接到的全球新船订单,占比直接冲到了 53%。
这个数字跟 2023 年一整年的占比差不多 —— 等于半年多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 “市场份额任务”。这说明什么?国际航运业对中国造船业的信任,根本没被美国的政策动摇。该订中国船的,还在订。
其实美国这新航运政策,自己也面临一堆现实难题。
最明显的就是造船产能跟不上。现在美国商船造船的产能,连全球的 1% 都不到。想靠自己造足够的船来替代中国船舶,根本不现实。
而且美国造船业还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 懂技术的工人不够,造船速度提不上来;基础设施也老化了,很多船厂的设备还是几十年前的,效率根本比不过中国的现代化船厂。
要重建美国的海运实力,得砸巨额投资,还得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短期内想实现 “替代中国船舶” 的目标,基本是不可能的事。
反观中国,这次反制措施一出台,就看出了在航运领域的决心和能力。不是光喊口号,而是提前立法、明确措施、保障企业利益,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
接下来中美在航运领域的博弈,大概率会更激烈。
美国说不定还会进一步收紧政策,比如扩大收费范围,或者加严船舶限制。但中国肯定也会跟着调整反制措施 —— 美国动一步,中国就会有对应的应对办法,不会让自己吃亏。
对国际航运业来说,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更难。不确定性太多了:政策会不会变?航线要不要调?成本会不会涨?这些问题都得慢慢摸索。而全球供应链的格局,也可能因为这场博弈发生深刻变化 —— 原来的航线布局、合作模式,说不定都要重新调整。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不管美国接下来出什么招,中国都会守住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会维护好国际航运市场的公平秩序。毕竟在贸易和航运领域,靠 “单边制裁”“不合理收费” 根本走不通,只有平等协商、互利共赢,才能让整个行业稳定发展。
观察者网:特朗普政府港口费政策将生效,“美国航运业界仍一头雾水,中方已先发制人”
环球网:特朗普拟对中国船只收费,全美多行业警告:不符合国家利益,只会适得其反
亿腾证券-配资公司官网-我要配资-每日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