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一仗,真是打得出乎所有人意料。
苏联中将加波年科后来回忆时说了一句特别刺耳的话:“从南海到老挝,再到金三角,五百公里的战线,一下子全崩了,越军根本挡不住中国的铁流。”
这可不是外人捕风捉影,而是一个苏联在场亲历者的直白感受。须知,彼时河内汇聚了一百多位苏联军事专家,由沃罗比耶夫中将领衔。他们亲力亲为,为越南悉心谋划对华作战之策。苏联以为万事俱备,结果没想到,战火一燃,越南的纸老虎架子立刻散了。
战局骤变:指挥链断了
战争打响在2月17日。经周密部署,中国军队完成猛烈炮火准备,于26个方向同时突破边界。刹那间,三路大军如汹涌潮水般,以锐不可当之势蜂拥而入。
红河谷方向,直插高平; 谅山方向,冲着河内的屏障猛打; 黄连山方向,则向老街压去。展开剩余75%越南和苏联还在幻想能打“持久战”,结果第一回合就被打懵。更要命的是,当时苏联驻印支军事顾问总负责人米哈伊洛夫中将因为健康原因临时下台,指挥链出现了真空。加波年科临危受命,于2月18日自老挝火速赶赴河内,仓促接下这一重任。等他到前线一看,差点没当场骂人:
345师,负责守住红河防线的主力部队,居然在13军强渡红河后顷刻崩溃!
越军的“党委决策”笑话
加波年科迅速洞察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越军并非兵员匮乏,实则是丧失了作战能力,根本无法投入战斗。前线只有三个常规师外加地方武装,要硬顶三十多万中国大军,本就不对等。更糟糕的是,他们的指挥模式僵化到匪夷所思——
345师的师长哪怕在激战中,也得开党委会、请政委签字才能拍板。结果炮火一打,党委成员被炸散,政委还被困在外面,师长当场成了“甩手掌柜”。战争讲究的是分秒必争,可在他们那里,打仗先要走程序,结果就是决策瘫痪,前线失控。
等到越南高层反应过来,下放指挥权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2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麾下564门火炮齐鸣,展开20分钟的炽烈轰击。随后,部队锐不可当,如利箭破竹,在不足一小时内便顺利突破柑塘防线。345师师长丢下部队自己跑路,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短短两天,13军就攻下柑塘和外波河以北地区,歼敌2600余人,几乎全歼了345师,还顺势推进了20公里。
加波年科于现场目睹,五百公里战线同时被撕裂,从南海至金三角处处是缺口。中国军队巧妙绕过据点,一路迅猛突进,越军无力抵挡,唯有节节败退。
苏联的“救火”
眼见战局几近失控,苏联国防部方寸大乱。连夜遣素有“活百科全书”之称的奥巴图罗夫大将,率顾问团乘飞机火速赶赴河内,冀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奥巴图罗夫亲赴谅山前线一探究竟,归来后无奈承认:防线已然崩溃。中国军队凭借卓越的步坦协同战术,一路势如破竹,锋芒直逼河内城下。
无奈之际,越南只得将驻柬埔寨部队回撤。苏联亦匆忙空运20架战机、400辆坦克装甲车及诸多火炮,还在中苏边境与蒙古陈兵20个师、2600辆坦克和900架飞机举行大规模演习,妄图威慑北京。
可是,这些都只是虚张声势。短短30天,战争落下帷幕。越南折损约3.5万人,谅山沦为一片废墟,这座城市的遭遇如同沉重一击,令越南国家元气遭受重创,发展的步伐也因此滞缓。
加波年科的亲见,直观揭示了这样一个现实:在势不可挡的中国军队铁流面前,越军毫无招架之力,于钢铁洪涛中难寻一丝反抗之机。苏联顾问团再多,军援再狠,也救不了一个指挥僵化、体制僵死的军队。
这场战争给越南留下的,不仅是30天的伤亡和废墟,更是“五百公里战线崩溃”这个难以抹去的耻辱印记。
发布于:河南省亿腾证券-配资公司官网-我要配资-每日配资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